作为生于八零末九零初的一员,在懂事以来生活中总是能看到各种对星球大战的致敬。尤其是于最近,极客文化的兴起,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报刊及小说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许多星战元素。星战迷们对其数十年如一日的狂热,把这部对未来的狂想曲尊奉为“改写人类历史的巨制”。那么,比星球大战晚降生十几年的我们自对电影有意识以来眼中便一直充斥着有大量的时下最新技术的特效镜头电影,自然对星战在科幻电影中的地位心生疑问。在看了一些关于星球大战的背景资料后,带着当时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心情。热血沸腾的看了一遍这部影史最佳科幻片。
首先,乔治卢卡斯毫无偏差的抓住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状态。本片的片名Star Wars: A New Hope直接激发观众生产生出积极的心态。其次,本片的内容适宜各不同阶层、年龄层的观众。观众的多元化为其票房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因为其大量的观影人群以及富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内容,才为其积累了一批批忠实的影迷群体,为其续集创造出了史上最佳首映票房、玩具空盒预售版等商业上的神话。
据说在乔治卢卡斯完成星球大战剧本之后一度因剧本中天马行空的映画和场景而面临找不着东家的境地。最终只有福斯慧眼识珠因此狠赚了一笔。但实际上本片中除了那些没有任何人见过,单凭乔治卢卡斯臆想出的科幻布景及外星人形象之外,所表达的情感都是紧紧切合现实人类心理的。就如当时的美国,经济萧条,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生存在利益大于一切的社会,此刻人们心中渴望着一个能够将他们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的英雄人物。于是,卢卡把Luke送到了人们的面前。并通过Han的转变告诉观众一切都会好起来,极大程度的刺激了美国精神,给了所有美国群众一个新的希望。这种精神寄托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电影银幕、周边商品等等形式很快就家喻户晓,上升到整个社会即美国精神。
至此,星球大战最为一部影片产生的效益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银幕上了。乔治卢卡斯培养出的庞大的高质量影迷群为本片的扩散传播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当星球大战续集推出时(即使导演不是卢卡斯),成千上万的影迷在公映数天前就开始在影院门口排队,都想在第一时间一览其风采,在星战中重温或唤醒自己的美国梦。而粉丝们的痴迷与疯狂,正是本片在发行上的最佳武器。当一些不了解星战的人通过各种偶然看到星战迷们的种种举动便很自然的想知道一部影片为何能够有这么大的魅力,想一睹究竟。也因为这个原因,星战迷像滚雪球一般的增加。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的今天,我也是被其培养出的强大影迷群所影响而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中的一员。并且,影迷群所产生的效益还在继续。
在CGI技术发达,影片特效逼真的今天,效仿或类似星球大战的科幻影片不占少数,但却少有如此成功之作。所以,一部电影的成功确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成功与否就看电影工作者们是否具备精准的判断能力了。